电视剧河西走廊的剧评《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和对每一集的评价》
编辑:米兔影评时间:2023-05-31 15:59:35
以下观感纯粹是个人评价,欢迎讨论第一集和第二集,内容为上乘,第一集的张骞出使西域,为其不知名的匈奴妻子着墨颇多,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第二集霍去病攻取河西,对战争的描述激情澎湃,为大众所以闻乐见,同时还是穿插了张骞的后续经历,有首尾呼应之感。第三集内容也相当精彩,写河西走廊驿站以及常惠和乌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写常惠从中年到垂垂老矣的英雄沧桑感,与解忧公主的默契合作,驿站小人物见证历史的奇妙,我觉得叙述故事方面第三集最佳。第四集写十六国时期河西的儒学风骨,从郭荷、郭瑀到刘昞的师徒三代传承,为传播儒学不辞劳苦,又秉持了文人追求学术自由的风骨不畏权贵。这里面的文人们都不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但文案写得好,故事脉络清晰,看下去令人动容。第五集写**传入中原,我觉得在这个纪录片中算是拍的比较差的。比如写鸠摩罗什这位著名佛经翻译大师的叙述就十分平淡,他的人生经历在十六国时期也算是坎坷起伏,纪录片中却显得白描化,其他**故事也平平无奇,也可能是人物缺少关联的缘故。第六集写隋炀帝和裴矩的故事,这一集主要是为隋炀帝正名,拍的也是成功的,隋炀帝作为第一个前往河西走廊的皇帝,锐意进取,“弊在当代,利在千秋”,裴矩与其君臣呼应,是一面令人感动的画面。第七集集中写敦煌220号窟,并且虚构了一个花匠李工的故事,见微知著,想法是好的。但李工本身的故事平平无奇,中间穿插了不少对敦煌石窟的讲解,可能导演的目的是把李工当作穿针引线的工具而不是描述故事本身。第八集写元代,重点写以河西走廊为会盟地,以萨班和阔窝端的会晤完成了青藏地区的和平统一大业。蒙元时期首次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版图,其**意义不言而喻,本集的故事中规中矩,描述阔端对家国大业和西藏地区的操劳颇具感**彩,一位忧国忧民的少数民族**家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第九集写明清量朝,明代写一位叫鄂本笃的传教士力求重复丝绸之路寻求中国(契丹),前半集或正面或侧面指出明王朝闭关锁国的国策对西北经贸的消极影响,鄂本笃终老于河西的故事便是衬托明代收缩内敛的主题。清代所写的则为大众熟知,一是延续明代锁国政策,二是著名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再穿插林左二人的“湘江夜话”,有穿越时空之感,因此时已是江河日下,像汉代那样拍的激情澎湃已无可能。第十集不少网友要么评价较低要么干脆不看,写的是**到新中国时期的众多科学家和工人对河西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从帝王将相的故事一下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观众们难免会有观感上的落差,即从大历史的沧桑感一瞬间变成看类似于大国重器的纪录片。但其实工人们辛苦开采矿石和汉代将士的河西屯田别无二致,都是以人力改造自然以求安家乐业,只是悠悠的历史更能给人一种朦胧美罢了。
相关文章
-
《鸿雁》影评:意义深远的反思机会
《鸿雁》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影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反思机会。本片由知名导演执导,精心打磨的剧本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让这部电
-
《向日葵》影评: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量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部备受瞩目的影片——《向日葵》。这部影片凭借其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感动和冲击的世界。《向日葵》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和勇气
-
《入殓师》影评:冷淡无情的黑暗之旅
近期上映的影片《入殓师》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影片以入殓师这一职业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冷淡无情的黑暗之旅。在这片中,主人公以入殓师的
-
《红灯》影评:致敬英雄的历史渲染
最近,《红灯》这部影片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剧情,向观众展现了一段极富渲染力的历史故事。本文将全面分析该片,探
-
《朗读者 眼泪》影评:恢弘壮丽的特效巨制
《朗读者 眼泪》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影片。这部影片以其惊人的视觉特效和壮丽的画面而闻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首先,该片的特效表现令人赞叹不已。通过精
-
《圆圆的东西》影评:引人入胜的人性研究
《圆圆的东西》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入研究,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这部影片让观众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并探究人类内心深处的真相。影片